六書說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但这里的六书是否跟汉字构造有关,学术界有争论。汉代学者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6种基本原则,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郑众注《周礼·地官·保氏》、许慎《说文解字叙》。三人所说的六书名目不尽相同,前二人只提出六书名目,班固所说的六书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所说的六书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只有许慎不仅列举名目,还进行了解释。《说文解字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其中,察而见意今本作“察而可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据《汉书·艺文志》颜注改。)后人所说的六书,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