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九疊篆  漢字  西夏文  契丹文  八思巴文  

說說九疊篆


2014年10月20日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泉州惠安一闽南古厝门联现神秘文字 字体难辨认”,大概是說惠安一個古厝的大門上有一副令人看不懂的對聯,如下圖顯示:

畏天之威,畏聖之言

畏天之威,畏聖之言

根據專家考證,該對聯寫的是”畏天之威,畏聖之言”,語出《論語 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字體類似九疊篆。根據記者調查,該對聯屬一老華僑劉春江家,爲其家訓。從文字的角度來說,該對聯只能稱作疊篆,而不是九疊篆,因爲九疊篆中的折更多。

疊篆大概起源於宋金時期。所謂疊篆就是爲了使官印更加丰滿,增加官印的圖案效果,將篆體字的筆畫反覆曲折、折疊而成的篆書字體。從唐以來的官印來看,疊篆是從繆篆發展來的。唐宋印的疊篆在轉折處大多爲圓弧狀,還帶有小篆的痕跡,而到了遼金時期的疊篆,轉折處多化方爲圓,重疊數量增多。元代的官印是從金代發展來的。明代的官印繼承元代的疊篆,對於疊數有嚴格的規定,而明代之前的疊篆則沒有統一的標準。

靖康之變後,北宋印璽被劫,官印多散失民間,現存世的不多,如“內府圖書之印”,其中”之”字十三疊,“印”字九疊,都是筆畫少的字被多次重疊。

內府圖書之印

內府圖書之印

再如“中書門下之印”,中書門下爲中央官署。

中書門下之印

中書門下之印

實際上,宋朝的疊篆僅限於皇帝璽印、爵位印、中央官署和京師衙役。只有少量官印中有疊筆,疊數爺不多。金代開始官印多用疊篆,如“元帥府印”、“都元帥府之印”、“元帥監軍之印”、“興安西北等路元帥府印” 、“都統之印”、“副統之印” 、“山東路副統軍之印”、“万戶往字号印” 等。

元帥之印

元帥之印

都元帥府之印

都元帥府之印

元帥監軍之印

元帥監軍之印

興安西北等路元帥府印

興安西北等路元帥府印

都統之印

都統之印

山東路副統軍之印

山東路副統軍之印

萬戶往字号印

万戶往字号印

金代的所有官印都有疊筆,但不一定每一個字都有疊筆。如“山東路副統軍之印”中的“印”字沒有疊筆。由於宋金時代的疊筆制度記載有限,根據推測,疊筆之法有幾種:如直線變曲線。通過對直線加曲,使簡單、稀疏的筆畫變複雜、稠密。採用俗體字,如“万戶往字号印”中的“万“是“萬”的俗體字,“号“是“號”的俗體字。這是因爲有些筆畫複雜的字沒有空間加疊,故採用其俗體寫法。張金梁的《明代朝廷印璽研究》中提到了明代九疊篆的疊法有三種情況:

“一是独体字及上下、上中下结构的字,从上至下必须要有九条横出现;二是左右、左中右结构的字,视具体情况,可以各部皆九叠,最少其中有一部为九叠。左右结构者一般以笔画多的主要部分为九叠,左、中、右结结构者,则多以中部为九叠,左右两部可按自然和谐的形体进行安排;三是极个别左右结构不好处理的字,便采取左右两部分横画层数相加为九来表现……不是朝廷官员者,不遵“九叠篆”官印规定,每字叠数不定,都在十叠以上,不知是否寓有凌驾于百官之上之意……”

黃貴妃圖書

“黃貴妃圖書”,沒有遵守“九疊篆”官印規定

黃妃醮印

“黃妃醮印”,也沒有遵守“九疊篆”官印規定

如来大寶法王之印

“如来大寶法王之印”,其中“法”字左右相加爲11疊

雖然宋代的疊篆未能成爲官印格式,卻成爲了同時期的遼、西夏的官印格式。由於契丹文西夏文是基於漢字筆畫設計的,特別是許多契丹字是直接根據漢字刪減或增加筆畫製成,故其印文也採用疊篆。如西夏文“首領印”,印文白文,西夏文,右起橫讀。印背刻西夏文款“首領,正德二年”。正德爲西夏崇宗年號,正德二年爲公元1128年。

西夏首領印

西夏首領印

西夏首領印

西夏首領印

西夏首領印

西夏首領印

同樣地,遼代也有印文爲契丹文的疊篆印。由於契丹文尚未被完全破解,加上我們不了解正體契丹文與疊篆寫法,因此很多契丹文疊篆印的內容只能識別出一部分,甚至完全不能識別。

文物 1983.08 p.82.

六院?之印,1965年出土與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現藏於赤峰市博物館

六院?之印

六院?之印

這枚疊篆印有兩列共5個契丹大字,右列2個字、左列3個字。有意思的是,在所有存世的契丹文印中,這可能是唯一一個印文內容在印章的側邊以正體契丹文的形式又被重複刻了一遍的契丹文印:

側邊楷體契丹文

側邊楷體契丹文是:

根據側邊的楷體契丹文,我們得知此印的內容是“六院?之印” *[?] uru [?]-un doro,中間那一個不識的字可能是六院的某位官員的官職。

無獨有偶,元代國師八思巴創造的八思巴文也有疊篆寫法及疊篆印。如至元十六年中書禮部造“侍衛軍副都指揮使印”及“通領釋教大元國師 ꡉꡟꡃ ꡙꡞꡃ ꡚꡞ ꡂꡨꡓ ꡈꡗ ꡝꡧꡦꡋ ꡂꡟꡠ ꡚꡜꡞ”。

侍衛軍副都指揮使印

侍衛軍副都指揮使印

通領釋教大元國師

通領釋教大元國師 ꡉꡟꡃ ꡙꡞꡃ ꡚꡞ ꡂꡨꡓ ꡈꡗ ꡝꡧꡦꡋ ꡂꡟꡠ ꡚꡜꡞ

八思巴文爲拼音文字,是基於藏文字母創造的,而八思巴文印章則是模仿漢字疊篆進行加疊,因此酷似漢文。以下是正體八思巴文及疊篆八思巴文的對比。

正體八思巴文

正體八思巴文

Screen Shot 2014-10-15 at 1.45.53 AM

疊篆八思巴文

疊篆不僅僅出現在官印上,更出現在錢幣上。例如底下這枚九疊篆“本命元神”花錢。由於九疊篆僅限於官方使用,加上這枚九疊篆錢帶有明顯的官方色彩和權威性,因此很可能是宮廷用作賞賜之物。

本命元神

本命元神

本命元神

本命元神

再如這枚宋仁宗鑄九疊篆“皇宋通寶”,雖難辨真僞,但由於存世數量稀少,因此非常珍貴。

皇宋通寶

皇宋通寶

還有這枚“大安通寶”,可能是西夏錢,難辨真僞。

大安通寶

大安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