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書目  文字學  墓誌  碑刻  金石  

新書 | 《千唐志齋碑銘全集》出版


2022年8月30日

轉載自新书 | 《千唐志斋碑铭全集》出版

陈振濂 主编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定价:7800.00 元(全十六卷)

内容简介

《千唐志斋碑铭全集》为该馆收藏的全部志文碑刻拓本,共收录全部碑志及名家墨迹石刻近2000种。主要以唐代墓志为主,所藏唐志上起武德、贞观,历盛唐、中唐以迄晚唐,其中包括武则天的改元,安禄山的僭号,无不尽备。志主身份有位极人臣的相国太尉,封疆裂土的皇亲贵戚,雄踞一方的藩镇大吏,职司守土的刺吏太守,官卑职微的尉丞参曹;也有优游园林的处士名流,悟道参禅的寺观洞主,以及被深锁内宫、凄凉一生、死而不知姓名、籍贯的宫娥彩女等。这些墓志记载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其社会活动,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情况,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珍贵资料,具有证史、纠史、补史的重要作用。是一批重要的历史文献,史料及文学艺术价值极高,被誉为一部“石刻唐书”“唐代书法演变史”,堪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弥足珍罕。

文献特色

一、跨越千年时间维度的编录

清末为修陇海铁路,取道邙山,挖掘导致大量碑刻外露,无人问津,辛亥革命主要策动者张钫将军,与于右任商议抢救碑刻:魏碑三百方归于右任保管,解放后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唐碑则归张钫保管,藏于千唐志斋,为避战乱,特意将其镶嵌在专门的窑洞内外墙壁上,这才得以保存。

近2000方墓志碑刻,唐朝280多年,76个年号,一部精妙的石刻唐书、千幅波澜壮阔的唐人生活画卷,这就是千唐志斋——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这些墓志铭沉重而悠久的历史曾经被时光的黄土掩埋,如今我们审视这些字史,仿佛能耳闻目睹大唐盛极而衰的命运,撕杀拼斗的刀光剑影,糜烂浮华的生活场景……唐人智慧的目光、浑浊的泪眼和低沉的叹息带领我们一步踏入历史,转眼成为古人;这些墓志铭上的文字,我们轻声一读,就会感到蓦然一惊,仿佛触摸到唐人跳动的脉搏。这里有站在书法巅峰的名人名家的大作,也有虽书文俱佳却终是籍籍无名的书家之墨。这一切都曾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又于战乱中荟萃在15孔窑洞中,成就了一部宏阔的“石刻唐书”“唐书法演变史”。

千唐志斋博物馆以所藏唐志为根基,集现有馆藏全部碑志及名家墨迹石刻近2000种,上探两晋、下迄民国,力邀第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出任主编,精心整理,首次面世——这就是《千唐志斋碑铭全集》,迄今最完整、最系统和体现最新研究成果的千唐志斋博物馆藏志拓印全集。主编陈振濂对这部七年精心打磨之作感叹不已:“这样原汁原味的、集大成的唐代墓志铭出版,在近年来还是第一次。其有功史艺者多矣!”千唐志斋博物馆原馆长赵跟喜在谈到这套书时,亦感触颇深:“千唐志斋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套书可以说一卷在手,奥妙无穷,尽可以探知奥妙无尽的千古之谜!”

相较以前出版的千唐藏志各版本,本套丛书除了收录藏志“全”,时间跨度“久”,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拓片处理“清”。实现了高清呈现。

二、全景式的“唐代书法演变史”

唐志书法严谨、率性、真情、自然、风骨兼具,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集中代表了唐代书法大家的风貌:篆、隶、行、楷,四体皆备,汉晋的钟、王,唐初的虞、褚、欧阳,盛晚唐的颜、柳、李、张,各种风格,一览无余。打开全集,轻触墨香,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张张高清碑拓让你与名流千古的大家在这一刻相遇!

埋没多年的墓志,很多都出自名家手笔。颇具虞风的唐名相狄仁杰所书相州刺史袁公瑜墓志,神似褚体的画家李凑所书顺节夫人李氏墓志,还有唐大诗人王昌龄所书陈颐墓志,以及由著作郎李昂为其叔叔所撰的唐名书法家李北海墓志,有“近代三绝”之美誉的张钫父亲张子温墓志高清展现,这些都是中国墓志铭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其他藏志,虽非全出自名家圣手,却也块块晶莹,字字珠玑,或遒劲隽秀,或风韵流畅,纷呈书艺之美。如皇甫文备墓志、苗弘本墓志等具有“欧体”特征;而崔夫人郑氏墓志、沈夫人朱武姜墓志等清新妩媚,属于仿“虞体”者;唐故二品宫人墓志书法酷似“褚体”。

三、海量的“唐代历史百科全书”

每一块碑刻,都讲述着墓主的生平和故事,墓志主人身份纷繁驳杂,志文中所涉及的政治、军事、文化、交通、人丁、变革以及风俗民情、丧葬制度等,将当时的文治武功与社会万象,都浓缩在这方寸之间。秦王李世民征讨王世充平定叛乱,武则天使酷吏当道,陷害忠良,“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长安失陷,皇帝仓皇出逃,等等,在墓志中都描述得活灵活现。韦后与安乐公主勾结,毒死中宗,在墓志铭中也可以找到。在笔墨与青石间,那些故去很久的人开始浮现出轮廓。这些史料全覆盖又自然生成的墓志上的第一手原始史料文字,未经后世史家编纂时筛选删改,是研究唐史唐志不可或缺的稀见原始资料,牵涉整个社会史、官制史、文化史、民俗史、生活史与物质技术史,被誉为一部完备的“石刻唐书”,具有稀缺性、独占性,起着证史、纠史、补史的重要作用,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历史价值。

此外,宋代墓志也是可圈可点,范仲淹妻冯翊郡太君张氏墓志,该志形体阔大,撰文、书丹、篆盖者分别为资政殿学士李清臣、开封府兼畿内劝农使韩宗道、尚书吏部侍郎彭汝砺。张氏归范仲淹(文正公)二十年,范仲淹卒时其子纯粹(宝文公)年仅七岁,墓志记载宝文公“克承其美,昌大于后,与其伯仲同时立于朝,由夫人教谕有法”。该志对范仲淹父子形迹记载颇为详细,对研究范氏家族及人事迁变意义重大。另有宋故朝奉大夫苏澄墓志铭。苏澄为词人苏舜钦家族。墓志撰文、书丹、篆盖者,多见于宋史。苏氏家族墓志堪为宋志典范。

四、写尽人生百态的“唐代散文大观”

百样人生,终归一死。千唐藏志所记人物生活于不同年代,出自于不同阶层,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众生相,其包容凝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内容无比丰富,也是文学写作的优质素材。人称千唐藏志为“唐代散文大观”,决非虚言。

墓志之作,定型于北魏。唐代墓志,与前代相比,不单文字优美,记事也更为生动。

古代文人撰写墓志铭,或受请托,或为应制,或为自愿。出于自愿而撰写的墓志往往文学性最高。

书中唐志,最为动人者当推为亲人而作的墓志铭。例如,名士杨牢,其人大孝大勇,两《唐书》均有记事。所撰墓志两件,为亡妻所撰郑夫人墓志和为亡弟所撰杨宇墓志,都是难得的散文佳作。尤其字数较多的《郑夫人墓志》,以细节描述见胜,人物刻画极为充分。类似的佳作还有卢载为亡妻所撰《郑氏墓志》、李善伯为堂妹所撰李真墓志等。李真墓志开篇云:“自古累代史册,善迹必书。贤士大夫且以千百,而妇人懿范,不过一二焉。岂无?非无。仪声匪及外,将德充于内,史氏见遗。”此志不但志文写得精彩,并且将志主的临终绝笔附刻于后,与志文内容前后呼应。在所见墓志中,此为特例。所谓“文学即人学”。若以此论,唐代墓志佳作的文学性,岂止超越前代,亦为后世所难及。此述诸篇当以经典论。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唐志中,还有三件自撰墓志铭,即卢绘并前妻李氏墓志、卢载墓志和谢观墓志。其中以卢载墓志最具特色。卢载,籍贯范阳,为后汉尚书卢植十八代孙,是知名的诗人,官至礼部尚书,兵部尚书致仕,七十五岁卒。六十七岁自撰墓志铭,时在“爲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之任。铭文640字,行文不拘陈规。对自己显赫家世一笔带过,曰:“其门阀既承先大夫之后,不备书也。”对自己一生的历官和政绩,也是轻描淡写。然而,通过对年轻时远大人生理想的追述,通过对“边备不修,戎狄堪虑,风俗奢侈,黎庶饥寒”现实充满怅恨的表白,通过对自己平生诗歌、文章、著述的一一记录,着墨不多,便刻画出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实为“白描”笔法之精品。

五、典藏佳品值得珍藏

《千唐志斋碑铭全集》力求实现工艺之美与内容之美完美融合,聘请第66届美国班尼金奖及2018、2020、2021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获得者田之友设计,雅昌印制。

图书设计装帧质量上乘,精装工序一丝不苟。整体设计追本溯源,底色以历尽千年基石为衬,书名如碑刻压凹处理,篆书“千唐志斋”为章太炎题字,书脊选用有唐风的红色布料,封底烫千唐志斋博物馆馆藏“石刻唐书”印章,与内容呼应。整体设计追求极简化,视觉冲击强,碑铭的庄重之感迎面而来。

《千唐志斋碑铭全集》的出版,是文化厚积薄发的展现、迸发、会聚,传统和未来在此得以重新集合与冶炼;是对碑刻的抢救,文化的传承,更是家国情怀的承继。“谁非过客,花是主人”,能够和历史对话,和古人对话是一种幸运,古籍重光,不坠于地,是我们永恒的理念与追求。

成晃之碑

屈突通墓志

王暟墓志